南北刺绣脉络同
在北京邵晓琤织绣研究院看来,早期刺绣受底料、绣线材料的制约,绢质绣地轻薄、毛织绣地稀疏,绣线不经过分劈,如绷架等刺绣基本工具也没有发展成熟,所以绣纹大多是简单的几何纹样。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绣地相对致密,绣线也已基本用蚕丝,少用棉、麻、毛,绣纹开始能表现更繁复精致的图案。春秋战国诸侯间相约会盟,往往“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互为馈赠;也有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而以满绣花卉为船帆的传说。
此时刺绣多用于服饰、被衾等日用品,各国刺绣技术变化的总脉络基本一致,刺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绣地材质、针法技巧、绣纹题材及色彩的变化上。
蓬勃朝气绣罗绢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刺绣出土最多,富有时代特征,以湖北江陵马山和长沙烈士公园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刺绣为例。这批刺绣绣制于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75年~221年),绣地基本都是罗、绢等材料,这些绣衾、绣衣、绣袍、夹袱、镜衣等绣品一律用辫子股绣法构建纹饰图案,这批战国绣品中,不管是辫针绣技还是丝线色彩的搭配,都已臻于新的高度,虽针法单一,但刺绣纹样流畅、活泼,富有浪漫的设计,无丝毫单一呆板的感觉。
龙凤走兽寓吉祥
纹样题材有类似青铜器的蟠螭纹,大多以龙凤、走兽、几何纹为主题,也出现了稍有形变的穿枝花草、藤蔓纹作为主体纹饰的图案,这些图案是从商周奴隶社会的装饰纹样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尽管没有更早的刺绣实物遗存,但从商周时期青铜器、玉器纹饰来看,其纹样强调夸张和变形,严峻狞厉象征威严和神秘(图1-1-2-1,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衣上黼纹),而随着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崩溃和社会思潮的活跃,体现在刺绣纹样上的风格便开始由传统凝重转为开放灵动了。楚地刺绣,凤鸟的造型反复出现在图案中,其身姿流动形变,韵律感十足,意境奇幻,时人把凤视作吉祥鸟,与龙纹一起既寓意宫廷昌隆,又象征婚姻美满。其绣色彩多有棕、红棕、深棕、曙红、朱红、橘红、金黄、土黄、黄绿、深绿、蓝、灰等十多种,用天然矿物和植物染料,所以出土时依然色泽调和明快。
先秦经典绣赏析
这件灰白罗刺绣龙凤虎纹残片(图1-1-2-2),纹长29.6CM,宽21CM,是辫子针绣制,以形变的龙凤虎纹穿插结合形成菱形图案骨骼,表现得张力十足,而花草、藤蔓自由穿枝其中,甚至与凤纹结合共生,极似其头冠,作为主体图案的补充融合到整体流畅的形变风格之中,能体现战国时期的艺术风貌。
浅黄绢刺绣对凤对龙纹面衾(图1-1-2-5),长220CM,宽207CM,衾里为灰白色绢,多幅拼缝而成,接处纹饰错位排列,由多组对称龙凤纹组合,依然是辫子针绣成,战国风貌显著。
浅黄绢刺绣二龙一凤相螭纹残片(图1-1-2-7),纹长28CM,宽28CM,辫子针绣。主体图案是一凤头为主二龙首为辅相交,凤双翅、凤尾与二龙身、龙尾相蟠,菱形边框用棕红线铺陈四方连续图案,交叉点以椭圆图案分隔主体,数序严整,龙凤图案融合优美灵活。
浅黄绢刺绣凤鸟花卉纹锦袍(图1-1-2-8),身长165CM,袖展125CM,此袍为三角形领,右衽,直裾,辫子针绣。主体凤鸟图案,夸张变形,头冠高而华美,羽翅以点线面的组合模拟羽毛形制,以红棕、褐等色线填满翎端,风格华美,是一件战国时期难得的服饰刺绣精品之作。
——北京邵晓琤织绣研究院,中国民间刺绣、缂丝研究专业研究机构,
刺绣学习、缂丝学习,刺绣定制、缂丝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