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刺绣服饰,从古到今,从宫廷到百姓,从汉族到少数民族,恐怕无一不凸显其丰富多彩的特征。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的服饰,而这些各具特色的服饰,必定闪动着刺绣的别样风采:它们或素或艳,或淡或浓、或繁或简,或华贵或典雅,或精湛或质朴,或庄重或灵动,刺绣在服饰上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花团锦簇、色彩纷呈。
图156,清代皇室服装中龙袍、吉服、便袍、氅衣衬衣、马褂、坎肩等都喜满工满绣,清皇家开奢华之风,各式刺绣服饰包罗万象,繁复精美的图案,将皇家气派演绎得淋漓尽致。
清末后妃衬衣(图157,图158,图159,图160)是清晚期满服中较为流行的刺绣服饰,是宫廷后妃穿着最多的款式,它既可单独穿用,亦可外加马褂、氅衣等,刺绣工艺和图案多精美绝伦。例此衬衣以三绿色缎面做底,上绣洋红、玫红、淡湖蓝三色牡丹花,间绣各色翻飞的蝴蝶,下方绣有灵芝、海棠和小草,洋溢着春天里万物繁华、花荣似锦的祥瑞气息,领、襟、摆、袖均镶有花边和精绣的花沿边,双挽袖镶着白色缎底刺绣袖口,整件服装运用了套针、缠针、戗针、游针、标针、打籽、接针等数种绣法,精致细腻,出边整齐,水路清晰,针工娴熟,绣工讲究,是晚清宫廷服饰刺绣的精品。
图161,马面裙,马面裙是我国民间视其长方形似马面而给予的俗称,马面裙整体呈“围裙”式,是古代妇女在正式场合常穿的裙装,从光绪年间起,由于裤子的流行,妇女穿此裙的开始逐渐减少。“马面”亦称“裙门”,垂悬于裙子的前后面,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而且还有修饰体形的作用,此即为衣裙的前后一对“裙门”,以红色暗花纹绸料为底,绣有“花开富贵”的图样,以齐套缠针、打籽、滚针等传统针法绣成,用线精细,配色和谐,绣面平服,绣技娴熟,喜庆富贵,应为大家闺秀结婚的喜裙。
图162,民族服装,民族服饰刺绣。在五光十色、魅力无穷的少数民族服饰中,任何一款服饰刺绣都是民族瑰宝、绣之奇葩。以彝族服饰为例,彝族古称罗罗,意为虎族。明代《虎荟》记“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彝族的原始图腾就是虎,他们崇拜虎,相信自己是虎的后裔,认为人与虎可以相互转换,在彝族地区,至今留有很多虎图腾崇拜遗迹,因此他们的服饰刺绣中也常有虎纹图样。
图163,有一种叫四方八虎的裹背,就是在黑布底上,镶上一块绣有四方八虎图案的刺绣,彝族的八方是指大四方东、南、西、北和小四方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并习惯将周围的空间分为大四方,又以一虎代表一方,形成八方。在千姿百态的彝族服饰刺绣中,四方八虎的图案随处可见,象征着八方吉祥如意。这一刺绣裹背的上方还绣有石榴与凤鸟纹,折射出彝族文化的特征和审美情趣。
民族绣花腰带。在彝族红河、文山一带的妇女服饰上,有一种叫“尾饰”的刺绣腰带,它始于龙是彝族开辟十足的传说,使龙的形象自然反映到了服饰上,所以衣服后拖着“尾巴”的风俗就流行至今。
“尾饰”腰带头呈三角形,上绣各种花纹图案,系好后两头垂在臀部,称为尾巴,这就是彝族先民“衣饰尾”的习俗。(图164)绣花腰带先用布做成双层中空的带头三角形状,头上有黑布绣花边,上绣狗牙纹,系在腰间行动时,自由摆动,花花绿绿,衬着精美的绣花图案,十分鲜艳夺目,人们称其为“花腰彝”或“花股彝”,成为彝族服饰刺绣的一特色景观。
新疆男式花帽。以本白色方格布为底,以传统的十字挑花绣,精心绣制,配以咖啡、深紫红、黑三个色线,分别在花帽顶的四个面上绣以树的图案,花帽边的四个面也绣树纹与帽顶相衔接,针脚细密,简洁大方,经洗耐用,是新疆男士刺绣花帽的典型款式。图165
在童装上刺绣,也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刺绣不仅把儿童服装打扮得更加生动活泼,还给无邪的童真世界增加了许多美好和快乐。童装的刺绣图案多以可爱的小动物为首选,也有选择花卉的,更有喜欢绣有中华传统图案风格的,比如在黑色的童装上,胸前左右各绣一条行龙,背后绣一条正龙,衣边、领边、袖边都绣上云纹,在童裤左右的裤腿上绣火球,裤脚边也同上衣边一样绣着云纹,大红的滚条和手工盘扣特别醒目并上下呼应,整套童装在刺绣图案的点缀下,显得精神十足,神气大增,尤其适合小男孩穿着。图166-1,图166-2
刺绣披肩也是服饰刺绣的宠儿。披肩是女性特别喜爱的服饰品,它集装饰和保暖为一体,饰以刺绣就更显女士的优雅、娴熟、端庄和美丽的特质。这款披肩以黑色丝绸为地,用金黄色丝线,重工重绣,色彩浓烈,花型丰满,富丽高贵,以加捻丝线绣成,增强了披肩的实用性,是女性参加晚宴、舞会的必备之物。图167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北京邵晓琤织绣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