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几年里,大众对“共享经济”的讨论一直没停过。从资本,到媒体,到学术界,再到普通民众,都想在共享经济的浪潮获得一些新奇的思考。实际上,共享的理念早在共享经济之前,就已经“遍及地面”了。
什么是“共享”?显而易见,“共享”就是“共同享有”。
在原始社会,由于物资的短缺,私有制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氏族内的物品都是公有的,这是人类最初级的共享,也是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一种体现。而到了现在,全球范围内许多生产力强大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相继进入了“过剩经济”,即社会资源严重过剩。而与此情形大相径庭的是,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是一个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矛盾。一方面我们面临着日趋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需求也变得更加的多样化,“长尾效应”越来越大。于是,新一轮的“共享”应需出现了。
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分享逐渐变得更加有效,形式也更加多样。当分享插上了互联网这双翅膀以后,许多新兴的商业模式就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
▲数据来源于网经社《2019年共享经济数据报告》
一、共享经济:“共享”改变日常生活方式
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办公”等新兴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共享经济正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一)共享经济是未来经济必然趋势
共享经济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它集中体现了“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念,以及崇尚最佳体验与物尽其用的消费观念。自共享经济“横空出世”以来,其凭借着低成本、低门槛、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高可信等特征,迅速渗透到包括交通出行、房屋住宿、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生产能力等多个经济生活领域。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
应该看到,共享经济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资源利用方式,是信息革命与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看不懂共享经济就看不懂中国经济的现在,也看不懂世界经济的未来。
(二)共享经济的特征:发展快、规模大
以国内的共享经济发展为例,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共享及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半年增长11.6%。
“共享经济”飞快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它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但它所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过互联网本身。
(三)共享经济带来的改革浪潮
共享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各方各面的。它具有明显的好处,又具有典型的网络双边效应,一个平台可以迅速聚集数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服务提供商和终端用户,这是传统企业所无法做到的。不管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看,共享经济正在影响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不断的冲击着创新创业、城市规划与管理、经济学范式等领域。
共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物权创造价值的模式,更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彻底改变了商业格局和市场现状。
二、共享经济的背景下,看共享茶室如何悄然兴起?
共享经济在国内取得“爆发式”发展是在2017年。2016年曾被称作共享单车的元年、网络直播的元年,而到了2017年,各类共享经济的新模式、新业态更是大量涌现,在产品、空间、知识技能、劳务、资金、生产能力六大领域及其细分领域中,几乎每年都有全新的业态在诞生,都有大量的共享经济平台上线。
共享茶室,就在这个时机,悄然进入了舞台。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
(一)共享茶室:共享空间新业态
共享茶室是共享经济在空间共享上的拓展延伸,它是一种24小时无人值守的共享茶空间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的订到自己满意的秘密“第三空间”。共享茶室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充分将消费者碎片化的时间、空间需求,与商端闲置空间进行高效紧密的结合。
近几年来,共享茶室行业发展得一直很稳健,包括6茶、友密、我的茶室等在内的“老一辈”共享茶室品牌在经历过最初共享经济浪潮的洗牌后,逐渐进入了品牌与产业升级的新阶段,而一些新兴的共享茶室品牌如三里茶社、叒栖、盏茶时光等也在不断地加入来分蛋糕。共享茶室的市场越做越大,越来越多人认同这样碎片化的工作、社交新方式。
▲从左到右依次为:6茶、友密、我的茶室
(二)共享茶室行业现状
我国目前共享茶室行业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行业模式和运营模式还没有被固定下来,这也意味着,各共享茶室企业都处于“自由发展”的阶段,没有定量,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
根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市场上的共享茶室都是依据这三个基本标准建立体系的:
其一,重构传统茶馆体验的颠覆。这种颠覆并非对原有业务的体验进行改良或者放大,而是革命性地产生结构变化。
其二,重构传统茶馆的商业价值。整个共享茶室的市场前提,是建立在碎片化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共享茶室能否真正释放碎片化时间的价值,是否真正能够释放空间资产价值是关键。
其三,重构连接。连接的方式以及连接的成本,连接本身三个维度上的重构。
(三)共享茶室未来的发展如何破局?
尽管目前共享茶室发展的如火如荼,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不断有新的品牌、新的资本注入其中,但是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巨大的。根据网经社的研究报告,在2019年共享经济融资情况统计中,共享茶室行业仅有6茶一家获得了千万级的融资,也是一直以来唯一一个获得专业风投机构投资的品牌。
▲来源于网经社2019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数据报告
为什么共享茶室行业的发展,看起来分化如此极端?
因为共享经济之于共享茶室,所承担的作用是“助推器”,并不能做到对整个传统茶馆行业的颠覆,它是借助共享经济分化出全新的业态,使得传统茶馆行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有了更多样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共享茶室的模式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挖掘。
笔者认为,出行共享最先涌现“独角兽”,跟它们都是标准化行业、商业模式清晰简单有关;而看非标准化的“茶室共享”,复杂程度要大得多,在国内也找不出什么可供参考的前人的模板,得一步步去验证、摸索,逐步完善整个运营体系。
除了运营模式的挑战,共享茶室行业还面临着产品挑战和服务挑战。
产品挑战。这里的产品指茶室空间。由于共享茶室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消费人群的局限性,尽管各家对外都强调空间多功能职能,但笔者认为还是不够的。主要以“茶室”为卖点,很容易产生“消费者切割”现象。未来茶空间如何做升级和优化,也是值得期待的。
服务挑战。大多数的共享茶室以“24h无人值守”为特征,保证了茶空间的私密性和舒适性,但是这种看似“全脱手”的服务,并不意味着无人共享茶室就不需要服务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同一品牌不同地域之间,消费体验能否管控和统一,其二是无人空间服务与智能空间、大数据之间产生联动的能否实现。
▲无人值守的共享茶室
三、浅析共享茶室行业发展下的多品牌战略梯队格局
笔者统计了行业里具有代表性的共享茶室品牌,并根据总体发展情况,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发展中阶段、稳健发展阶段。
目前市场上共享茶室的盈利方式,以茶空间收费、茶叶、茶点、茶具及各种关联产品的销售收入为主。而共享茶室的空间功能集商务、休闲于一体,同时,24小时营业、无人营销、自助自购、随心享泡的营业模式打造了良好的消费体验。
然而共享茶室看着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成熟度这方面,却有不小的差距。从下面这张表格,我们可以清晰看出共享茶室主要品牌的基本信息。
▲2020共享茶室行业品牌图谱
从上面这些公开的数据中可知,目前共享茶室行业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单店面积和收费上来看,各大共享茶室并未拉开差异。反而是在融资情况和全国标准化门店布局这两个方面,各个共享茶室品牌仿佛不在一个“赛道”上,仅有6茶共享茶室完成千万级别的融资,门店覆盖面也远超同行业其他品牌。
当然,这跟发展阶段也有一定的关系。像三里茶社、遛茶、叒栖共享茶室,都属于这两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共享茶室品牌,这些初创品牌目前的门店规模尚有进步空间,虽比不上像6茶、友密茶空间这样的行业老一辈品牌,但前景看好,未来需要继续进行市场布局。
根据目前共享茶室的发展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梯队:
(一)稳健发展的成熟共享茶室品牌:完成城市布局后稳定运营
目前共享茶室市场已经从早期的激进烧钱铺全铺满过渡到优化点位、重视现金流的理性竞争阶段,行业处于良性发展期。遍观行业发展,不难发现行业翘楚已有定论。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发展3年的6茶作为比较成熟的品牌已经进入稳健发展期。于2019年完成近千万的Pre-A轮融资后,今年也正式宣布完成了国内主要省会以及直辖市的布局建店工作。比起还在起步建店的其他共享茶室品牌,6茶的步调明显更快。
同时,6茶经历过“茶滴滴”和“直营加盟”模式,目前主张“直营+加盟”的模式,把重点的精力都投入到门店精细化运营当中。据相关报道,6茶于今年做出重大决策,通过投资建设茶基地构建垂直产业链,完成了扩张到创新的改变。
(二)具备一定规模有发展前景的品牌:完成门店运营模型打造,开始扩张
正处于上升期的共享茶室品牌,以三里茶社、叒栖共享茶室、盏茶时光、友密茶空间为代表。此类共享茶室在运营过程中是两种运营模式同时发挥作用的,一方面他们通过整合接入合作伙伴的场地实现茶馆的共享,也就是商家加盟,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建立品牌自营店作为“旗杆”。而且它们已经完成单店运营模式打造,并且逐渐开始扩张。
不过仔细分析他们的运营模式,会发现一些差异。
比如三里茶社,一开始是通过众筹的模式运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开始走直营店的模式,目前发展触角延至3个城市,一共有5家店。
而盏茶时光则是以跟商家合作为主。它更加重视共享茶室的空间功能,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空间租赁服务。目前,市面上走类似模式的还有叒栖等共享茶室品牌。
比较有意思的是友密茶空间。据了解,友密茶空间是跟6茶同时期发展起来的共享茶室品牌。可如今3年过去,不论是发展的规模还是发展程度,在行业内不算出色。看来在共享茶室这条赛道上,资历跟实力并无直接关系。
由此可见,与已经步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6茶不同,这类共享茶室品牌还处于招商加盟的阶段,同时也在寻求资本的支持。它们共同开拓共享茶室市场,对于构建共享茶室生态圈有着积极作用。
(三)孵化期却势头迅猛的共享茶室品牌:开始复制单店运营模式
除了完成运营模式打造的成熟品牌,共享茶室市场上还有许多“潜力股”。这类品牌城市布局扩张进度较慢,甚至仍在进行单店运营,如逸间茶室、羊空间、致道、听说共享茶室等等。
在功能定位方面,这类共享茶室更多提倡空间共享,即以品茶为主,集商务、娱乐休闲为一体。新兴共享茶室品牌更多考虑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空间租赁服务,强调共享茶室的空间属性。品牌定位趋向年轻化,从运动场所到娱乐空间,它们的存在感相当强。
不过这类以整合存量茶空间运营模式为主的共享茶室,在未来的发展中,很有可能会面对一些问题。如用户消费粘性无法提升、平台与合作商家分配冲突、没有资本支持等等。
现在许多二三线城市仍然没有“共享茶社”这一概念,这为共享茶社提供了一个充足的市场发展空间。共享茶社可以依靠这一空洞让将共享概念与茶社结合,使其打开共享茶社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投资加盟者。
它不会像共享单车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它是未来茶社的模型。因为它在最开始就抓住了市场的缺口,运用智能技术提供24小时无人化的茶空间,以高隐私的空间定位为现代人提供一个除生活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间“,为现代人提供了另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
未来共享茶室依然大有可为,新兴的强调空间功能性的茶室也能够迅速脱颖而出,给共享茶室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就看谁能够经受住残酷的考验了。
▲ 共享茶室内部环境
四、共享茶室主流运营模式分析:“1.0模式”与“2.0模式”
共享茶室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现阶段市场上共享茶室品牌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生命力,各家都各有各的独特之处,纵观共享茶室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共享茶室行业并不都是以同一种模式运行。
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笔者将其划分为共享茶室1.0模式和2.0模式。共享茶室1.0模式是指行业初期发展阶段,以“茶滴滴”整合闲置资源搭建平台的运营模式。而2.0模式,是在共享茶室行业发展了一段时间,在1.0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的“直营+加盟”的模式。
共享茶室1.0模式:理想化的“茶滴滴”模式
根据可以考证到的资料,共享茶室的兴起始于2017年,当时共享茶室的概念刚刚萌芽,市场上仅有两家共享茶室企业,一个是友密,一个是6茶,在那个时候,两家都是共享茶室行业的新人,谁也没有比谁更多一些的经验和理论,同时,他们也都是共享茶室的“先行者”。他们的摸索和规划,对后来的企业影响甚大。
在这个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在国内也找不出什么可供参考的前人模板,大家都只能机械地去“套模板”,通过简单的搭建平台的方式建立起共享体系。初期业内普遍对这种理想化的模式比较乐观,相较于无路可走,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已经是个不错的开端了。
随泡共享茶室、6茶共享茶室的早期也都是这种“茶滴滴”模式,但随着线下实体经营的反馈、实践经验的丰富,这种模式逐渐让企业察觉到了“左脚拌右脚”的不顺利之感,许多问题接踵而来。更糟糕的是,随着随泡共享茶室的倒闭、6茶主动跳出这个模式,属于理想化的共享茶室1.0模式的时代,渐渐落下了帷幕,转而向2.0模式升级转型。
▲ 6茶运营模式转变纪录
共享茶室2.0时代:直营+加盟
共享茶室2.0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直营+加盟”的模式,这也是现下大多数的共享茶室企业正在运行的模式。其典型特征是以侧重发展各地实体直营门店为主,加盟整店的方式为辅,搭建出能够通过统一门店管理,实现体验标准化、供应链一体化,进而搭建能够实现优质内部循环的液态平台。
很有意思的是,这种“直营+加盟”的模式,正是放弃了“茶滴滴”模式的6茶共享茶室提出来的。这种戏剧性转变背后的理由,或许值得我们深思并借鉴,从而展望共享茶室未来的发展。
探析行业模式升级背后原因
理想化的共享茶室1.0时代,究竟有哪些不足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这四个根本缺陷:
(一)用户体验标准无法管控、统一。用户体验标准无法统一是每个共享经济产业都无法避开的痛点之一,即使是共享出行服务的龙头企业滴滴也无法统一乘客乘车体验,更别说与车辆有着天壤之别的茶空间了。虽然平台整合了大量的闲散茶室空间资源,但都是依托于商家已有的包厢空间,也就很难实现面向用户服务的标准化。无法管控体验感的共享茶室,自然而然地成为平台的“定时炸弹”。若用户到店消费并产生差的印象时,用户更多地是对整个平台产生了消极情绪。
(二)难以解决消费端(C端)难点。过去行业内普遍认为,只需要简单地连接供应端和消费端(B端和C端),就可以做好共享茶室。实际上,供应端虽确实不是共享茶室行业的难点,但难点在C端——如何让消费者认识品牌,并培养起对应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是最重大的“难点”。人们所熟知的共享经济“独角兽”如滴滴出行、曾经的ofo小黄车等,他们现象级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都是建立在巨大的资本之上,千万级甚至是上亿级的疯狂烧钱,才使得他们看似简单轻松地解决了C端问题,短时间内就培养起了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消费认知和消费习惯。而在共享茶室领域,现阶段的融资规模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盲目地搬运“滴滴”模式,无疑是行不通的。缺少足够的资本,无法强硬的打开市场,成了“茶滴滴”模式过不去的坎。
(三)平台与合作商家的分配冲突。“茶滴滴”模式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平台对资源的整合运营。但如果把这套体系照搬到共享茶室行业,会产生平台和合作商家间不可避免的分配冲突。笔者认为,平台要发展、要壮大,肯定是要不断吸纳商家进入的。然而每增加一个点位,不意味着你的客户体量是相对增加的,只会产生分流。
(四)这种模式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要将“茶滴滴”模式下的共享茶室全面地推出去,使之成为全民公认的空间共享的平台,必然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的。一方面平台需要不断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用户粘性,另一方面平台也需有足够强大的资本与同行业竞争,抢占龙头地位。但目前来看,在过去的一年内,共享茶室行业仅有一家获得了千万级的融资,即6茶共享茶室。
五、总结:
目前共享茶室已经历了两轮的革新,论证过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这些远远还不够,共享茶室即将进入共享经济的下半场的角逐竞争中,想要在同行业竞争和疫情带给全球经济压力的双重挑战下站稳脚跟,每一家共享茶室企业都还需要不断地发力和创新。每一个风险点或者缺陷,或许就是下一轮崛起的机遇钥匙。
(一)风险:空间盈利总有天花板。一直以来,如何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是共享茶室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为此,共享茶室行业目前先后经历过两次的革新,但这两次革新都没有解决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当下共享茶室行业大多仅依靠空间租赁来获取收益,有些具有一定前卫意识的品牌如6茶共享茶室等,在空间租赁的基础上,还结合了茶产品等的新零售模式来增加收益点。但在笔者看来,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或许未来共享茶室行业能与大数据、云算法、5G技术、人工智能等进行深度合作和优化,让消费者体验更多样的智能化服务,让企业拥有更多的收益点以规避风险,实现共享茶室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赢”。
(二)挑战:尽快建立起行业壁垒。根据笔者的观察,自2017年共享茶室形成规模至今,陆陆续续已发展出四五十个品牌。这让共享茶室的前期充满了生命力和可能性,但这也意味着各家企业需尽快建立起壁垒,防止品牌泯然众人矣。如何建立起行业壁垒呢?笔者认为:第一,需要快速建立起门店全国布局,打开市场和知名度;第二,需要依靠专业的团队,有规划有秩序地逐步打开市场;第三,需要丰富的行业积累。
(三)机遇:抢占市场份额。按互联网行业赛道细分的规律,市场份额的格局是:第一梯度占70%,第二梯度占20%,第三梯度占10%。以在线外卖交易平台为例,美团占70%,饿了么占20%,其他10%。而在共享茶室行业,这种“721”市场份额的模式已有大体雏形呈现,综合融资实力、全国门店布局实力等,可以确认的是,6茶一家就占了60%,而第二梯度谁能杀出来尚不可知,另外,新兴品牌的力量也不容小觑,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弯道超车的黑马出现。
共享经济已然给传统业态带来了新的变革,并走向更广阔的共享生态构建。因此,共享茶室企业如何利用现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深耕用户是行业未来的大课题。提高资本、产品、运营以及规模等各方面实力是关键,尤其是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是提高用户感受至关重要的一环。
纵观整个共享茶室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共享茶室的未来仍然是有想象空间的。行业内的每一个品牌接下来仍然需要稳扎稳打,沉下心来良性发展,以构建整个行业良性的共享茶室生态圈。未来谁将成为共享茶室行业的领头羊?谁又会在市场的大浪中被淘汰?一切都是未知数,但能够在共享经济“下半场”角逐中存活下来的,一定是深耕服务标准,以茶空间的盈利和用户的使用频次为基础、做好市场营销版块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