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次平台开发还有市场吗?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而微信,WeChat的总和用户数量却高达到9.38亿。
而在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提升5个百分点,手机不断挤占个人上网的使用设备。并且预计2017年我国手机规模达7.3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8%。在手机端用户中,通讯聊天和视频服务是占比最高的APP服务类别,不仅如此,手机用户对资讯的关注度也在整体提升。
结合微信官方发布的数据可见,微信活跃用户群体数正随着中国网民群体的增长而增长,增长趋势趋于相同。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这么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微信在国内普及的人口红利已经殆尽,增长幅度渐缓,用户数量趋于稳定。但受二胎政策的逐步开放的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长成,微信用户群体数还可能出现新的波峰。微信囊括了的,是国内大数的消费群体,加之其社交性质,微信平台占中国全部移动端使用时间的35%。超过7.5亿人每天登录微信,其中一半每天使用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只要有这样的群体在活跃,微信二次平台开发的市场就还在。
移动变现的时代已经到来
在上一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中,移动网络经济首次超过PC网络经济,未来伴随着流量向移动端的不断倾斜,移网络经济将会引领网络经济整体发展。在这样的一个整体势态良好的发展背景下,我们要怎样通过微信平台变现?
可以见得,就目前的形式看来能通过微信平台变现的途径有——小程序、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
—–小程序—–
一开始的小程序在一片高呼中显得十分压制,申请条件苛刻,获取入口匮乏,到现在逐渐走到了台前。在4月22日,小程序卡片已经可以添加在公众号文章里面了,这意味着早前苹果官方禁止的公众号“赞赏”功能,微信已经巧妙地将它引导至小程序内了。当小程序的开发能力越来越强,触及到苹果的逆鳞,与苹果之间在流量渠道方面的竞争就越发激烈。腾讯早前”关闭赞赏“功能绝不是在竖白旗而是决定抗争到底,在这样一个表面现象的背后,是微信与苹果两个生态布阵维衡的争端。
小程序以降低开发门槛、充实产品能力和丰富连接场景为主线。其中,降低开发门栏,就目前来说,开发小程序不需要太过于复杂的语言逻辑,甚至可能就算是一个毕业生也能够轻松开发出一个小程序,当然了那个毕业生得是个靠谱的毕业生。而使产品功能更加充实和连接场景更加丰富,可以预见小程序都是在向APP靠拢,以致使最终使用户放弃APP改用更加便捷的小程序。就个人观点而言,小程序并不能够真正代替掉所有的APP,小程序对冲掉的,是一些逻辑简单功能简易的一些APP,这些功能是用户需要的,但是做成一个APP来使用对于手机有限的内存来说显得过于累赘了。而那些已经营造成了一个氛围,成为一个独立社区有一群忠实粉丝的APP,是小程序所不能对冲掉的。
但是当用户观点改变为——”小程序有的功能就不用APP“之时,用户观念的改变会使业务场景随之改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开发APP,在APP功能的基础上营造出无可替代的氛围,用产品人性化观念营造出品牌观念深入人心,拥有一批死忠粉,让APP无可替代。二是开发小程序,利用小程序的”轻小性“达到业务迅速拓展的目的。小程序做的广,APP做的深。
—–公众号—–
公众号对比起小程序来可以算是个老人了。现如今,对外的公众号主要有订阅号和服务号两大主体。
订阅号很大程度上是资讯的分享,有订阅号接商家广告获利,开通流量主获利,这些都是在订阅号使用资讯的吸引力吸引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在粉丝数量的基础上实现的。还有一种变现方式是知识的变现,适合垂直程度更深的订阅号去实践,且不论近期的“苹果事件”,现如今,手机用户对资讯的关注度在整体提升,付费意愿也逐渐开始培养起来了,知识有价值变现且趋向增长的可能。
服务号可以是个服务平台,又是个购买平台。通过微信服务号进行商品展览、用户浏览、买卖行为的完成,也可以通过服务号进行在线客服售前售后咨询、活动推送、订单查询等服务行为,这是让企业商家与用户连接的平台,而你想在这个平台上面做什么从而吸引过来用户,在于你的想象。很多时候服务号的很多功能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的,尽管技术门栏不高,相对功能比较稳定,但也是会出现开发公司开发经验较为薄弱致使服务号使用一段期间后出现无法打开等意外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往往是公众号已经运营了一段时间了的时候了,累积了一部分用户,无法打开极可能就被用户遗弃了。这种意外情况不常见但还是有的,宁缺毋滥,所以在选择开发人选之时建议选择靠谱的开发公司,保障程度高一些。
微信二次平台开发还有市场吗?只要微信还在,还在发展,还留有这个平台供大家使用,那么微信二次平台开发就还有市场。微信发展如日中天,通过微信我们能够实现的的也有很多,变现的渠道也有很多。个人不反对企业商家在微信这个平台上吸取用户积攒用户,但是最后,我希望你们在这个平台上吸取到的用户是你们的用户,而非微信的用户。到最后无论微信这个平台还在不在,你们的用户仍旧存在。